公司新闻

ng28网址云展览|巧夺天工——馆藏徽州三雕精品赏析

2025-01-31 23:05:3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“徽州三雕”是指在古代徽州区域内,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、砖雕、石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的统称。徽州三雕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,世代相传,有完整的工艺流程、杰出的雕刻技艺和突出的艺术价值,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瑰宝。

  “徽州三雕”不仅在建筑装饰中起到了美化作用,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。其制作程序因材料、工具和技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如木雕的制作程序包括取料、揩油上漆等环节;砖雕的制作程序包括修砖、放样等;石雕的制作程序包括石料加工、起稿等环节。

  “徽州三雕”,具有较高的教化功能,三雕作品内容多为引导人们从善向美、提升道德境界,提高人品修养的民间故事、历史人物等,教育意义深远。

  2006年5月20日,“徽州三雕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明清时期,徽商发家致富后,遵循儒家文化传统,纷纷回故乡置田造宅,并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,形成了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特有的装饰风尚。徽商在木雕艺术中更多的是追求儒家文化的气息,寓教于屋,这种潜移默化的儒家文化熏陶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。徽州木雕内容之丰富、文化内涵之深厚、造型语言之纯熟、雕刻工艺之精湛,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与其他民间美术门类不可替代的。

  人物纹板,长85.2cm,宽24.2cm,杂木质,窗栏板芯。浮雕仙山人物图。

  此柁墩较大,长61厘米、宽38厘米、高38厘米,外围线刻回纹一圈,采用高浮雕、镂雕工艺,绿彩地子,颜色鲜艳,看面雕刻双夔龙和灵芝卷草纹,双龙镂空,呈追逐状,动感十足。

  窗栏板,长44.7cm,宽70cm,厚3.5cm板芯浮雕“穆柯寨之战”图。栏底边镂如意纹。以“忠、孝、节、义”为首的儒家文化形成了徽州传统工艺的精神构架。徽州人托物言志,以此为题材的徽州传统工艺体现了徽州人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。

  画托,文人放置画轴用的文具,既可暂时放置单件未打开的卷轴,也可用作徽州厅堂几案上作为中堂画的托子。长7.9cm,宽5.5cm,高8cm,樟木质,浮雕太狮少狮,通体漆金,底座漆红。

  徽州砖雕源于宋代,至明清而达极盛。徽州砖雕主要用在门楼、门罩、飞檐、屋脊、漏窗等部位。由于徽州建筑采用粉墙黛瓦,砖雕装嵌其中,十分协调。加上主题突出,层次分明,工艺精细,雕刻工整,线条流畅,具有特殊的装饰趣味,是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徽州砖雕工艺从早期的简单粗犷,逐步演变到后期的细致华丽,形成了徽州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  砖质门罩构件,长27.7cm,宽21cm,高5cm,色青灰,类方形,面整体浮雕戏曲人物。

  砖质门罩构件,长38cm,ng28登录宽17cm,高7cm,色青灰,作戏曲武将样式,双肩空,内为插。

  砖质门罩构件,长26cm,宽10cm,高3.5cm,色青灰,类长方形,中浮雕花鸟纹饰,上饰以镂空花卉。

  徽州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,类别亦多,主要用于宅祠的廊柱、门墙、牌坊、墓葬等处的装饰,属浮雕与圆雕艺术,享誉甚高。徽州石雕在雕刻技法上,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,圆雕整合趋势明显,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,图案层次丰富,形象逼真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徽州工匠用石刀雕刻了一个文化徽州。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、牌坊、桥及民居的庭院、门额、花台等处,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、仙鹤、麒麟、祥云和山水风景、人物故事等,主要采用浮雕、透雕、圆雕等手法,质朴高雅,浑厚潇洒。

  建筑构件,长26 cm,宽21cm,高16cm,青石质,整体作座狮形,下有连体底座。

  建筑构件,长36cm,宽31cm,高15cm,青石质,方形,面中心镂雕如意纹,四周分别浮雕小如意纹。

搜索